美育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而美的欣賞能力比美的創造能力更重要,一個對美不會欣賞的人,很難想象他能創造出美的事物來。兒童美育教育就是對兒童教育進行審美意識、審美情感和審美能力的培養過程。
美術欣賞是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美術教育一直以繪畫為主,手工為輔,單獨的欣賞課幾乎沒有。學前兒童藝術能力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大體上經過涂鴉期、象征期、圖式期等幾個階段,按照皮亞杰(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的觀點,3~9歲兒童在美術活動方面具有以下特點
情感表現性
相對于科學發現而言,審美發現對兒童探索周圍世界具有特殊的意義。根據皮亞杰的研究,十一二歲的兒童尚未達到主客體相互獨立的階段。兒童對美的興趣、情緒、情感和態度總是毫不掩飾的。
情節虛構性
在兒童審美活動中,手段總是為了表現一定審美內容及形式的。例如,孩子在沙堆上插上樹葉,表示“綠化沙漠”,用彩泥捏出圓圈表示“點心”。
行動受知覺支配
兒童會被周圍環境中某些有趣的、引人注目的特征所吸引,從而注意局部忽視整體,對能引起他強烈感官的事物會留下相當穩定而持久的印象。
面向全體兒童的藝術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兒童對藝術的喜愛,豐富其感性神經,激發他們發現美的欲望和能力。前蘇聯學者托洛維奇曾經發出過這樣的感嘆:“藝術的本質畢竟是審美的。”因此對兒童進行藝術知識、技能的教育,也需要一定審美能力為基礎,否則藝術教育會因為沒有“審美”而變成泛泛之談。
其實在生活中、社會中、大自然中處處都有讓孩子可欣賞的美的內容。我力圖讓孩子用眼睛、用心去感受一切美的事物,從而激發兒童對美的創造力。
兒童審美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正如兒童的藝術活動一樣。在兒童教育實踐中,教師平時只要注意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幼兒就會懂得欣賞美,在美術活動中幼兒以審美力和科學發現相結合的過程來探索周圍世界,將會更加有利于兒童的健康。